P產品分類RODUCT CATEGORY
校準薄膜抗拉強度測試儀是確保測試數據準確性的關鍵環節,需按照國家計量標準(如 JJG 139、JJG 475)或設備說明書,對力值、位移、速度等核心參數進行系統性校驗,具體步驟和注意事項如下:
一、校準前的準備
環境要求
溫度:20±2℃(避免溫度波動影響傳感器精度,尤其是力傳感器對溫度敏感);
濕度:45%~65% RH(防止潮濕導致電路故障或金屬部件銹蝕);
環境:無劇烈振動、氣流、電磁干擾(如遠離大型電機、空調出風口),臺面水平(用水平儀校準設備安裝面)。
工具與標準件
力值校準:需符合等級要求的標準砝碼(如 F1 級,量程覆蓋設備測試范圍的 20%~100%)或標準測力儀(精度高于被校設備 3~5 倍,如 0.1 級);
位移校準:標準量塊(如 1 級,量程涵蓋設備最大行程)或激光干涉儀(高精度位移校準工具);
輔助工具:水平儀、扳手、絕緣手套(接觸砝碼時)、校準記錄表格。
設備檢查
開機預熱 30 分鐘(確保電子元件穩定,尤其是力傳感器需預熱消除漂移);
檢查夾具是否牢固、無變形,移動部件(如絲杠)是否順暢(無卡頓或異響);
軟件功能正常,力值、位移顯示穩定(無跳變)。
二、核心參數校準步驟
(一)力值校準(最關鍵參數,直接影響抗拉強度計算)
靜態力值校準
卸下夾具,將標準測力儀(或砝碼加載裝置)安裝在力傳感器下方,確保力的作用線與傳感器軸線一致(避免偏載)。
按設備量程的 20%、40%、60%、80%、100% 五個點(至少 3 個點)依次加載:
若用砝碼:通過專用加載裝置將砝碼緩慢掛在力傳感器上(避免沖擊加載),記錄設備顯示力值與標準砝碼重力(F=mg)的偏差;
若用標準測力儀:設備施加拉力至目標值,對比設備顯示值與測力儀標準值。
允許誤差:根據設備等級(如 1 級),偏差應≤±1% FS(滿量程),否則需通過軟件或硬件調整(如傳感器系數修正)。
動態力值校準(可選)
對于要求較高的設備,可在動態拉伸過程中(如設定速度 50mm/min),通過標準測力儀實時對比力值響應,確保動態加載時的準確性(避免因慣性導致力值滯后)。
(二)位移校準
量程校準
采用標準量塊:在夾具空載狀態下,控制設備移動至設定位移(如 50mm、100mm、200mm),用對應尺寸的量塊測量實際移動距離,計算偏差(| 顯示值 - 實際值 |≤允許誤差,如 ±0.1mm 或 ±0.5% FS)。
高精度校準:用激光干涉儀實時監測夾具移動距離,對比設備顯示的位移值,尤其需校準不同速度下的位移精度(如 10mm/min、100mm/min,避免速度對位移傳感器的影響)。
同軸度檢查
位移校準需確保拉伸方向與試樣軸線一致,可通過 “拉繩法":在上下夾具間拉一根細鋼絲,移動夾具觀察鋼絲是否偏離中心(若偏移,需調整夾具安裝位置,否則會導致附加彎矩,影響力值和位移數據)。
(三)速度校準
拉伸速度直接影響測試結果(如高速拉伸可能導致材料脆性斷裂,強度值偏高),需校準設定速度與實際速度的一致性。
方法:用激光干涉儀記錄夾具在單位時間內的移動距離,計算實際速度(如設定 50mm/min,實際應在 49.5~50.5mm/min 范圍內),偏差超需通過驅動系統參數(如電機轉速、絲杠螺距)修正。
(四)軟件數據處理校準
驗證軟件計算邏輯的正確性:用已知參數的標準試樣(如標準聚乙烯薄膜,有證書標注抗拉強度)進行測試,對比設備計算結果與證書值,偏差應≤標準允許范圍(如 ±2%)。
重點檢查:橫截面積計算(寬度 × 厚度輸入是否正確)、抗拉強度公式(最大力 / 原始橫截面積)、斷裂伸長率(斷裂時伸長量 / 原始標距)的邏輯是否符合標準(如 GB/T 1040.3)。
三、校準后的操作
出具校準報告:記錄各參數的校準值、偏差、是否合格,對不合格項注明修正措施(如力傳感器重新標定、位移系統調整)。
貼校準標識:合格設備貼 “合格" 標簽,注明校準日期和下次校準時間(通常每年 1 次,高頻使用設備可縮短至 6 個月)。
設備復位:拆除校準工具,清理夾具,恢復設備至測試狀態,進行 1~2 次空白測試(無試樣),確認力值歸零、位移正常。
注意事項
校準必須由具備資質的計量人員操作(或第三方計量機構),避免非專業人員調整傳感器參數(導致設備失準)。
力傳感器是核心部件,校準過程中避免過載(加載力不超過傳感器量程的 120%),防止損壞。
設備經過維修(如更換傳感器、驅動電機),需重新進行全面校準,而非僅做期間核查。
通過以上步驟,可確保薄膜抗拉強度測試儀的力值、位移、速度等參數準確可靠,為材料性能評估提供可信的數據支持。